章外:文字说明及配图(3)

    日期:2019-03-07 来源:楚雄州非遗资源库点击:158524  字号: 手机:

    扫描微阅读

    西部方言区服饰
    西部方言区服饰主要流行于南华县兔街、马街一带。男子多着蓝、黑布立领、对襟、琵琶纽扣短上衣,下着长裤。女子喜穿红色、蓝色立领(翻领)、右开襟短上衣,外套黑色立领对襟(翻领)琵琶扣短褂,系一块方形大围腰。银泡头巾是该装中的亮点,有的多达数百颗,是身家富裕的表现。整套服饰风格简洁大方,兼有滇西与滇中彝族服饰特点。

    南部方言区服饰
    南部方言区主要分布于双柏县的安龙堡、大麦地等地,操峨山、新平土语者居多。男子多着时装。传统女子服饰有戴鱼尾帽、勒子帽、璎珞帽等,现多缠方巾头帕,喜穿粉色、蓝色上衣,上面多以彩布镶贴装饰,多系包胸围腰,上面绣有喜鹊登在梅花上,取“喜上眉梢”的寓意。

    北部方言区服饰
    北部方言区主要分布在元谋县小凉山与永仁县永兴一带。由于元谋小涼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,使得该型服饰较为古朴,20世纪60年代以前,男子服饰仍保留有汉晋时盛行的“披毡”“英雄髻”及“尚黑”习俗。女子多着长袍、短衣,下穿三色百摺裙,头戴筒帽或盘帽,饰物有银帽链、银手镯、银戒指、银须领牌、三角包等。诺苏女子无论老少,都非常注重颈饰,以颈长为美。整套服饰使义身材颀长、端庄秀美。
     

    元谋县小凉山诺苏支系服饰
    诺苏男子服饰变化较大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普遍流行的衣黒布短衣、宽裤脚大裆裤和“英雄髻”头饰已不常见,多穿蓝色中山装,下穿蓝布长裤,足穿球鞋或解放鞋,背披一件传统的“察尔瓦”。诺苏女装有两种类型,一是元谋凉山型,另一款为永仁永兴型。均穿长袍、短衣、长百褶裙、披毡。整套服饰搭配起来人显得高挑苗条、雍容华贵、仪态万方,走起路来则是婀娜多姿,尽显女性的柔美风情。

    永仁县永兴诺苏支系服饰
    永仁县永兴的诺苏女装区别较大,由方形大盘帽、圆领对襟短外衣、三色百褶裙、披毡组成;帽子的佩戴非常的复杂麻烦,先将发辫盘于额头上方,外还要拴系由布袋包裹干稻草制成的条形硬内衬,再将头帕覆于竖立的内衬之上,将头帕前方的三个角向额头处折叠,用红线拴裹固定,头帕后方的一个角于脑后或翻于头顶。整个头帕竖于头顶,立体感较强,帕体积硕大,显得很是高贵。中老年妇女则多戴圆盘状帽。

    中部方言区服饰
    中部方言区分布广泛,人口较多、支系庞杂,主在分布在楚雄、牟定、大姚、姚安、永仁、双柏等县市。男装汉化程度较深,多着时装。节庆日喜穿蓝色对襟、立领、琵琶扣上衣,兜部绣有折枝马缨花图案或虎纹,外套一件首尾保持完整的羊皮褂。女装则款式较多、花饰繁缛,喜缠绣花包头,多在衣环肩、衣襟、围腰、裤脚上绣多层花边。大姚桂花女服形制古朴,为古代贯头衣习俗的遗留,工艺为镶贴,纹饰古老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。永仁直苴彝族妇女不分老幼均戴鸡冠帽,整套服饰花团锦簇,颇具特色。

    大姚县桂花俚濮支系服饰
    大姚县桂花女装风格古朴,为其他型所少见,以裙装为主,上衣为斜襟、布扣、立领,前长至脐,后长至小腿,裙子以彩布拼接而成。上装和腿套以布贴工艺为主,横向攘贴数道图案,内容有葫芦、旋涡、蜘蛛、回纹、卍字等,层层叠叠,布满衣前襟后背及袖部,似一幅幅文化密码,因其又像虎的斑纹,在当地有“老虎衣”之说。

    鱼尾帽
    帽为黑布地,后面呈鱼尾状,帽的边沿多挑绣有二至三道几何纹饰并打一圈铝泡或银泡为饰,顶部缀多串璎珞塑珠串,戴时任其覆于四周。婚后缠黑布大包头,花饰较少。

    大姚县三台俚濮支系服饰
    男子服饰相对简洁,以对襟、立领、窄袖上衣、黑布筒裤为基本款,女子服饰则色彩明艳,富丽堂皇,包头长二丈四尺长,顶部绣有艳丽的马缨花,四周垂有彩色缨穂;衣裤喜采用绸缎为料,衣前襟短,后襟长;裤子以裤筒宽大为美;围腰大而方正。刺绣图案以马缨花、水波纹、藤条纹、齿纹较多。以层多厚实为美。

    大姚县昙华俚濮支系服饰
    昙华是彝族服装节的诞生地,也是咪依噜的故乡,服饰传统文化浓厚。女子均缠黑布大包头,呈方形,四角各绣一朵马缨花图案,缠时纹饰分别布局于头顶和耳侧。衣襟剌绣图案以马缨花居多。

    马缨花
    马缨花是楚雄彝族服装上最为常见的图案。马櫻花是彝家人眼里的幸福之花、吉祥之花,也是彝山春天开得最多的花,人们把它绣在身上,一方面是它美丽,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审美享受,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蕴含着特殊的意义。马缨花彝语叫“咪依噜”,是传说中古代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,她为拯救被土官任意践踏的彝族姑娘,勇敢地用毒酒与土官同归于尽,她死后,化成了马缨花开红了漫山遍野。彝族人民为了纪念她,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,都要采大量的马缨花挂在家里、插在牛角上、插在头上,以示吉祥。并在衣服的显眼部位绣满马缨花,以便歌颂她,学习她。

    羊角帽
    大姚县罢华乡彝族狸颇女子戴羊角帽,由一圆形环圈和一块长至四尺的方巾组成,环圈前沿镶二排圆形银泡或铭泡。先将环圈套于头部,然后将方巾缠绕,并且要缠绕得有菱有角,把有纹饰的部分分别布局于顶部和耳侧,自然成“羊角状”,她们称其为羊角帽。

    绣花飘带
    大姚三台的彝族妇女围腰上的飘带制作精美,上面绣满蝴蝶、蜜蜂、人物、花卉、几何纹等纹饰,在末端还缀有流苏状料珠串及彩色毛线璎珞。姑娘们将十多条飘带穿串在围腰系带上,覆满了整个臀部,从后面看似一条会飞舞的短裙,随着走路的节拍一摇一动,别有一番风情。

    永仁县直苴彝族俚泼支系服饰
    永仁直苴是彝族赛装节的发源地。男女穿戴配饰特别讲究,传统男装穿对襟布纽扣深色上衣,套一件黑色山羊皮褂或白色绵羊皮褂。女子服饰则大红大绿、绣工精美,以鸡冠帽、右衽绣花衣、包胸围腰、绣花长裤为基本款。工艺有平绣、挑花、镶滚等,主要纹饰有马缨花、山茶花、羽纹、藤条纹、璎珞纹、铜钱纹等。无论老幼皆爱此装,每到节庆,皆穿得花花绿绿,令人眼花镣乱。

    鸡冠帽
    永仁县直苴乡、中和乡一带彝族妇女多戴鸡冠状,帽外形似鸡冠状,前后两侧对称绣有缠枝杜鹃花纹,边沿镶钉二至三道圆形铝泡或白色塑料圆纽扣,在顶部及两侧边沿镶满彩色毛线小绒球,有的还在顶部缀有数条骨针,据说是从祖辈传下来的,可以辟邪。而且更为特别的是,该地彝族妇女从幼童到老妪都戴有此帽,色泽、纹饰都是一样的鲜艳夺目。每到节庆,薜然成景,颇为壮观。

    花裤脚
    永仁直苴彝族妇女的裤筒上的纹饰多达数层,工艺有挑花、滚花、平绣等,纹饰以藤条纹、山茶花纹、璎珞纹最为常见。

    绣花腰带
    蓝布地,带头呈三角形,上面绣有犬齿纹、銅钱纹。系时花边自然垂于臀部,与衣裤纹饰相互映衬,颇具特色。
    彝族重尾饰习俗早在汉代就比较盛行,据《后汉书。西南夷传》记载,滇西彝族始祖——哀牢夷,有一个九隆部落,他们以龙为图腾,他们的种人“皆刻画其身,像龙文,衣皆著尾”。衣饰尾习俗沿袭至今,早已失去了图腾崇拜的意义,已完全演化为美的点缀,以之装饰臀部,起到了欲盖弥彰、以抑显扬的效果,在衬托女性婀娜身姿的同时,更多地吸引异性目光。

    罗罗支系服饰
    罗罗,历史上又称为“倮倮”,其意为“虎族”。楚雄罗罗支系人口较多,占全州彝族人口半数以上,且分布广泛。主要集中在楚雄、南华、姚安、大姚、禄丰、牟定、双柏等县市,操中部方言罗罗濮土语。罗罗支系服饰类型多样,因居住地域不同而服饰各异,男子传统装束仍保持民国时风格,以对襟短衣、羊皮褂、火草(麻布)坎肩、扭裆长裤为基本款,女子戴圆形盘帽,穿短衣、右开襟坎肩、长裤,装饰图案以缠枝花卉为主。总的风格是简洁大方,色调素雅,纹样简练,银饰较多。

    姚安县马游罗罗支系服饰
    流行于姚安县马游、左门一带,剌绣纹饰布局于领掛袖笼口、围腰、裤筒及包头巾上。

    绣花头帕
    绣花头帕是姚安马游彝族妇女的重要头饰,多用黑布为底,呈正方形,边长约70厘米,绣花图案集中在一角,佩戴时将其翻至头顶。另在头帕四周装饰若干银链或彩须。

    牟定县彝族罗罗支系服饰
    牟定彝族罗罗妇女刺绣图案集中于围腰上,以缠枝花卉纹为主。

    本类最新